您的位置: 首页 >> 论文集粹

关于李白,答主持人问

发布时间:2012年12月1日 16:38      点击量:189

关于李白主持人

周啸天

海光:中学历史教科书一会儿说李白生在中亚碎叶,即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,一会儿说生在四川江油。李白出生地到底在哪里?

周啸天:肯定在四川江油,这是铁板钉钉的事情。我是个四川人,我说了不算。但唐代与李白有关系的四个人——李阳冰、魏颢、刘全白、范传正,他们都不是四川人,却无一例外地说李白生在四川江油,或者说李白是四川人。其中有两个人,魏颢和李阳冰还是直接受到李白委托,为他编集诗文的人,他们的说法有一个共同的来源,就是李白本人。如果他们说了都不算,那还有谁能够说了算!

海光:魏颢、李阳冰是什么人,他们是怎样说的?

周啸天:魏颢是李白的追星族,一个年轻人,他追李白追到扬州,因为性情相投,一下就成了忘年交。李白就委托他为自己编集。魏颢编成《李翰林集》,作序说,李白身既生蜀,一点也不含胡。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,作过当涂县令,是个大书法家,李白晚年是投靠他的,他是为李白送终的人。李阳冰在《草堂集序》中说李白一家神龙之始,逃归于蜀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……”,伯阳是李耳(老子)的字,这里代指李白,复指李树而生伯阳,也说得明明白白。

海光:那为什么还有人坚持碎叶说呢?

周啸天:问题出在李阳冰把李家逃归于蜀的时间说成神龙之初,即705年,而李白生年是701年,算起来都四五岁了。郭老抓住这一点倒推,就说李白是生在碎叶的。但这个判断忽略了一个常识,就是人在叙述一件往事的时候,地点说错的机率几乎没有,而时间说错的机率太大。如所周知,一个人的出生地用不着记,而一个人的生日生年是必须记的。流年似水,没有刻度就记不住。所以,李阳冰出错不在地点,而在时间。《李太白全集》的注家,清代的王琦说了,这个神龙(中宗年号)是神功(武后年号)之误。神功之初是698年,是李白出生的前三年,换言之,李白父母逃归于蜀,三年后而生李白。问题解决了。没必要纠缠了。

海光:有人认为李白之父李客是个商人,也有人认为他不是。你怎么看这件事?

周啸天:李客就算不是个商人,也是一个富人。李白自称曩昔东游维扬,不逾一年,散金三十余万,有落魄公子,悉皆济之。这可不是随便胡吹的话,这样轻财好施的性格,要说是生在贫寒之家,是怎样也说不过去。凡事都有两面性。出身贫寒的人,节俭是一种美德,不过,有了钱也舍不得花,就成了他的短处。挥霍无度不好,但轻财好施,出手大方,就是他的好处。天生我才必有用,千金散尽复还来,这样豪纵的诗句,很难出自小家子之口。李白家庭经济状况,可想而知。

海光:只要功夫深,铁杵磨成针。江油有个磨针溪,真有其事吗?

周啸天:这个故事见于宋人《方舆胜览》,是民间智慧的一个结晶,富有启发性和哲理性,对中小学生有教育意义。一个好的故事不必是真事。人们把这个故事安在李白头上,说明即使是天才,没有勤奋,也不会获得成功。事实上,李白在学习上是下过苦功的,李白对安州裴长史讲,他少年时曾路投名片,也就是行卷,向益州长史苏颋,时称大手笔的,请教诗文,苏很客气地接待了他,并毫不掩饰地对身边的人说此子天才英丽,下笔不休,虽风力未成,且见专车之骨。若广之以学,可以相如比肩也。”“天才英丽是说天分很高,下笔不休是说文思敏捷,还算是个褒语,但下笔不能自休(曹丕)则是说没有节制,一转即成贬语,风力未成是说不够扎实,专车之骨是说格局不小。总之,苏长史对他是比较欣赏的,苏还算得上是个爱惜人才的人,广之以学这个忠告,李白是听进去了的,所以前后三拟《文选》,是下了苦功的,今存《拟恨赋》一篇,就是仅存的习作。把一部文学总集中的作品仿写一遍都不容易,何况是三遍,这就是铁杵磨针的功夫了。李白的文学造诣,是大大超过司马相如的。

海光:李白不走科举考试道路,据说与身世有关。李白身世到底如何?

周啸天:李白的身世的一个谜,是一个说不清道不白的事。李阳冰序说是李白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,请注意,李渊即唐高祖是李暠的七世孙,这就等于说,李白是唐高祖李渊的孙辈或侄孙辈,这个说法来自李白本人,无法证伪。李白还对裴长史说,白本家金陵(指西凉建康郡、地处酒泉张掖间),遭沮渠蒙逊难,奔流咸秦,因官寓家。这就是说,西凉灭国时,李家逃到了长安附近的渭城(秦时咸阳)一带,做官安家。郭老说咸秦有误,应是碎叶。其实不误。西凉灭国在公元421年,如果那时李家就到碎叶,至李客逃归,算起来二百七十多年,十多代人,早就落地生根,成了地地道道的中亚碎叶人了,哪里还有归根之想。李家去碎叶时间晚得多,范碑说是隋末多难,一房被窜于碎叶,隋末等于唐初,到李客逃归,不过八十年,这才合乎情理。李阳冰序说中叶非罪,谪居条支,条支、碎叶是一回事,非罪多难是一回事,指天灾人祸。至于什么天灾人祸,发生在什么时候,事主是谁,就不好说了。从李客的低调为人看,那件事的影响,到他逃归时,还没有完全淡化。事主可能是他的父亲,更有可能是他的祖父,再往上,就该淡化了。有人推测李家出事,可能是受玄武门事变的连累。玄武门事变发生在626年,距李家内迁事隔72年。可能性很大。当然,并不等于说李客的祖父就是李建成或李元吉,那样说,岂不把复杂的世事想得太简单!不排除是和李建成、李元吉关系密切的人。人间万事细如毛,历史书挂一漏万,具体情况,李客知道得多,告诉李白的少,李白告诉李阳冰的,就只有那么一句话了。李白不应科举,很可能与此事有关。家世都说不清,叫人如何推荐你呀。非不为也,实不能也。

海光:江油当地有李白曾为小吏的说法,可靠吗?

周啸天:李白曾为小吏的说法,从宋代开始,出自江油本地的文献,但这个记载,同时伴随着一些民间故事,大都搞笑。小吏只是故事人物李白的一个身份。但江油本地人倾向这个说法,可备一说。

海光:《静夜思》那么浅白一首诗,为什么千古传诵?

周啸天:好诗的语言,大多浅显。然而它包含的生活体验必是深刻的。而且,往往是人人心中所有,笔下所无的。比如这首诗,它就道出这样一个人生体验。那就是:人在异乡,哪怕一切都是陌生的,也还有一样熟悉的东西,就是明月、月光。看见明月、月光,就想起故乡的一切。中国人从小读,代代读,越读越亲近自然,越读越热爱家乡。在最受欢迎的唐诗排行榜上,这首诗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,是有道理的。

海光:也就是说,深入浅出,是李白得到广泛认同的一个原因。

周啸天:不止于此,李白通过他的诗,张扬一些普世价值,如自由,如平等,他讲平交王侯,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的诗句,在专制时代,读他的诗是一种享受。他不喜欢束缚,做人如此,做诗亦如此。人们一提到李白,想到的就是太白醉酒,力士脱靴,天子呼来不上船,等等。他对沈休文又尚以声律,表示不满。短小的绝句,恣肆的歌行,是他的最爱。他是天马行空的,却又平易近人。人人都写月亮,他是写得最好的一个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,等等。连唐伯虎那样骄傲的人,都很服气:李白前时即有月,惟有李白诗能说我愧虽无李白才,料应月不嫌我丑。黄河是民族符号,也只有他写得最到位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西来决昆仑,咆哮万里触龙门黄河落天走东海,万里写入胸怀间,等等。只有民族的,才是世界的。有外国学者说:这一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莎士比亚,上一千年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。李白确乎是一个世界性的诗人。